互联网

贝塔:从特斯拉卖保险说起,大数据将重塑保险业生态

来源:贝塔咨询 作者:王立峰 2021/11/23 18:21:05

导语:今年10月月15日,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正式推出其保险产品,相比一般车险便宜20-40%。针对特斯拉卖保险,舆论对此褒贬不一,但国内不少媒体引述“股神”巴菲特的评论,认为汽车卖保险的难度不亚于保险公司去卖汽车,言外之意,不认可特斯拉卖保险,毕竟股神都不认可。

导语:展望未来十年,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将重塑中国保险业生态,未来保险科技将迎来创新的热潮。古老的保险业迎来科技玩家的入场,传统保险公司将面临科技公司的强力挑战。

尽管全球以及中国保险业市场低迷,科技公司却纷纷出手进军保险业,其中不乏特斯拉、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

今年10月15日,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正式推出其保险产品,相比一般车险便宜20-40%。针对特斯拉卖保险,舆论对此褒贬不一,但国内不少媒体引述“股神”巴菲特的评论,认为汽车卖保险的难度不亚于保险公司去卖汽车,言外之意,不认可特斯拉卖保险,毕竟股神都不认可。

不过,这次巴菲特很可能错了。年岁近百的巴菲特并没有理解全球保险业正在被科技重塑的现实,我们大多数人也对即将到来的保险变革浑然未觉。

不止特斯拉,苹果公司早就在保险领域先行试水,如今,科技公司卖保险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当众多的大块头进入同一领域,这不能不引发更多的思考,他们从目前的社会和技术进步趋势中看到了保险行业什么样的市场机会?

科技巨头怀揣梦想改造保险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国内乃至全球保险业整体处于防守状态,业务发展低迷。瑞再数据显示,全球保险业已经连续十多年维持在低个位数增长区间了,这还多亏了过去多年快速增长的中国保险市场的拉动。

遗憾的是,即使中国市场增速也开始放缓了。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保费收入3.65万亿,相比2020年的3.7万亿,小幅萎缩。要知道,2020年还是疫情肆虐的年份。瑞再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还乐观地认为中国市场今年增长6.3%。

百万代理人流失 低迷的中国保险市场

回顾2021年,中国保险业的一个重大舆情事件,就是大量保险代理人流失或者脱落。贝塔咨询不完全的统计发现,从2020年至今年年中,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以及中国人保寿险在内的五大寿险公司,总计约121万代理人流失,其中2021年80万。

不止如此,进入三季度以来,代理人流失在加剧。数据还显示,从去年年初至今年三季度末,仅是国内规模居前的两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以及中国平安,约126万代理人流失,代理人流失率超40%。

代理人大量流失,最终反映到保险公司的业绩上。

从最新公布的保险公司月度经营数据看,五大上市保险公司1-10月保费收入增速下台阶趋势明显。具体来看,中国平安保费同比下降5.44%;另外四家同比虽然增长,但是增速不足2%,其中,中国人寿同比增长1.6%,新华保险同比增长1.5%,中国太保与中国人保同比增长1%。

从整体市场来看,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3.65万亿,相比去年的3.7万亿元甚至小幅萎缩,同比下滑1.3%,其中,财产险下降5%,人身险大致持平,财产险相比人身险以更大的速度下滑。

代理人大量流失与保险费增长停滞相互叠加,共同演绎中国保险市场的低迷,这与市场的期盼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对比。去年底以来,多数机构预计中国保险业市场将维持增长,如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等都对中国保险业的中期抱持乐观姿态。瑞再今年7月份发布的展望也认为,今年中国保险市场存在6.3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

中国保险业存在的另外一个显著问题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保险业现状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与全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与美国市场相比。

以经济总量来说,中国GDP14.7万亿美元位居第二,美国GDP20.9万亿位列第一。然而以市场上衡量发展程度高低的最重要指标——保险深度和密度来看,中国明显落后。

截至2020年底,中国保险深度4.5%,保险密度465美元。另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2019年,全球保险业保险深度7.23%,保险密度818美元,美国市场保险深度11.43%,保险密度7495美元,日本市场保险深度9%,保险密度3621美元。显然,中国人均保费(保险密度)不及美国的10%,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0%。

差距,意味着空间。2020年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邢炜在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上表示,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进入保险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十三五时期,保险业保费年均增速超过GDP增速的2倍;十四五时期,保险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同时,目前我国保险业的深度、密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较大,长期看,保险行业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就眼前来说,挑战依然艰巨。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市场陷入创新不足的“内卷”价格战状态,靠人海战术拉动保费的粗放式增长面临增长瓶颈,保险市场陷入低迷。

有一个数据凸显当前中国保险业发展的艰难,代理人的月均销售数据过去几年持续下降。比方,中国平安,其代理人2018年每月新卖保单(期交首年)6294元,到2020年下降至4629元,新华保险从2018年的4372元下降至2020年的2617元。

如果联系到代理人的大量流失,数据实际指向了一个事实:依靠当前的产品体系或者商业模式,基于产品结构方面的创新,无论怎样挖掘用户,都很难实现保险业的再次繁荣了。

古老的保险业要想重新提振行业景气,重塑增长路线,需要改变过往以保单管控风险的思维,摆脱保单驱动业绩增长的模式,向为客户提供真正的风险管理方案的方向转变,这需要借助时代的科技力量。

大数据重塑保险业 科技公司在行动

几乎在一转眼,我们周围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益于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以及5G网络、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的联合技术驱动,未来10-15年,人类生活将会全面实现互联互通以及智能化,这意味着庞杂且丰富数据的生产与运用。

以可穿戴设备为例,2020年全球出货量4.5亿台,五年以后(202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8亿台(IDC),存量规模保守估计将超过30亿台。可穿戴设备可以将人的生命体征、行为习惯等以数据形式实时传输并被用于医学等领域的科学分析。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健2020年底表示,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超过7800万辆,其中中国的网联汽车将达2800万辆。

物联网设备方面,Transforma Insights预计,到2030年全球活跃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41亿台,该机构还预计,就联网设备而言,消费者业务将占据主导。

显然,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互联互通的物联网世界,大量的数据因此生产和传输、使用等等。预计到203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2142泽字节(中国信通院)。

庞大的数据量,恰好的匹配了保险业产品设计的内在数据要求,众多的全新保险业务场景因此衍生,这构成保险业科技创新的沃土。这里不妨举例三个典型场景。

情景一,在你乘坐的自动驾驶汽车准备出发前往目的地之前,驾驶助理已经为你自动选择了行驶路线,并据此计算该次行程的保费。乘车人自行选择的其他路线,驾驶助理可能会据此给出高于前述路线的车辆保险费用。换言之,保费缴纳是完全自动、随机测算的。或者,如果遭遇恶劣天气的时候,乘车人的贸然出行,也可能需要多缴纳一定的保险费。

情景二,你不再需要根据保险公司给定的格式化的保险合同购买保险。未来,你的人身险费用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以及你的工作或者休闲状态进行任何的调整。比方,如果某个工作日的时间,你不用去工作,届时你的人身险保费会随机出现调整。

情景三。乘车人乘坐一辆租用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前往某会议地点开会。汽车上安装的汽车驾驶助理会根据乘车人选择的乘车路线自动为该乘客选择适合该路线的最低人身险费用标准。

这些只是未来保险业场景的很特殊的几个。在算法帮助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保险业联系在一起,场景远比现在更要丰富,这将为未来的保险科技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借助科技手段,保险业有望实现保险深度和密度的突破,从而带来产业的再次繁荣。

一些有先见之明的科技公司已经围绕保险科技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外界有评论说,苹果公司是目前最会做保险的科技公司。比方,苹果公司的产品关爱计划(Apple Care),本质上就是一种保险。苹果公司在健康科技方面的投入值得外界关注。2016年苹果收购了Gliimpse(健康数据公司),2019年收购Tueo Health(健康科技)等。今年11月,苹果公司刚刚把强生公司即将卸任的CEO亚历克斯·戈尔斯基纳入麾下。如果将苹果的那些可穿戴设备如手表等与这些健康科技的行动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未来人身险的前奏。

再比方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特斯拉卖保险。据特斯拉对外公开表示,这家公司准备将来把保险业务占比提升到特斯拉业务价值的30-40%。每一辆特斯拉,实际上都是一台智能移动设备,在大数据的加持下,特斯拉变身为新型汽车保险的最好载体。

据官网,北京时间10月15日,特斯拉已经正式推出了基于“实时驾驶行为”的保险产品。 与其他定式的保险产品不同,特斯拉根据车主的实际驾驶情况评估保费——车主的保费高低将取决取决于驾驶行为,而非传统保险公司根据车主的信用、年龄、性别、索赔历史和驾驶记录等因素进行每月支付。按照特斯拉的说法,特斯拉的一般车主可以节省 20%至40%的保费,最安全的司机可以节省 30%至60%。

海外有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特斯拉将获得2500亿美元的收入——这仅来自保险业务,假设到2030 年,特斯拉将拥有1亿辆汽车,每辆车的保险费为2500美元/年。

无独有偶,国内企业也是动作频频。汽车厂商方面,吉利、长城、小鹏等均在为售卖保险做积极筹备。京东商城自营店伴随3C类产品一起销售的延保计划,本质上也是财产险的一种。蚂蚁金服、众安在线等在内的不少科技公司也在努力推出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产品,如蚂蚁金服的智能“定损宝”。

科技公司对于保险科技的关注以及投入,源于对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的深刻理解。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本质上贴近保险行业对于数据的内在要求,整个保险行业的重大变革就在眼前。

未来保险的业态将因此发生彻底的变化,保单从定期转为即时,量身定做,就连人身险都可以做随机的量化。投保人的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会随时被反映为人身险费率的变化;不正确的驾驶习惯,将会被记录下来并被保险公司收取更高的费用,保单的期限在缩短,更多的非标准化的合约等等。

正是看到了未来的广阔空间,保险科技领域迎来大量资本涌入。据韦莱韬悦,2021年上半年全球保险科技融资金额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保险科技资金额增至48亿美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长89%,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210%。2021年上半年,全球保险科技融资额总计达74亿美元,比2020年全年的71亿美元超过3亿美元。

一年前,贝塔咨询发布的《科技定义保险新未来—2020年中国保险科技应用价值研究报告》也指出,未来保险业的竞争将从规模转向科技。

最后还是要说两个挑战。从目前保险科技的发展来看,中国整体上落后于美国。据中金公司2020年4季度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保险科技公司融资交易额美国公司融资数占比达54%;另据FinTech Global发布的INSURTECH100榜单,2019年全球Top100保险科技公司中,美国占据39个席位。2020年5月以来美国保险科技公司更是迎来一波上市热潮。

第二个挑战针对传统保险公司,巴菲特并非总是对的。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巴菲特对于特斯拉卖保险的评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对未来保险业生态变革的认知不够充分。

应该说,科技对于保险业的重塑,对于拥有数据源且有能力进行数据加工的科技公司是绝佳的机会(如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厂商等),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来说,则未必,甚至这对于传统的保险公司来说是一场艰难的冒险之旅——要么获得更大的市场,要么堡垒被科技公司攻占,这不是危言耸听。殷鉴不远,此前十年,在科技公司的进攻之下,中国的传统银行就在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进攻下处于不断退守的境地,存款与客户流失,业务通道化,业绩低迷。只有及时实现了数字化的传统保险公司才有望赢得未来。


(本文为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