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聆听北京声音,体验非遗活动,国际友人共述“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4年05月24日 15:25

导语:

5月23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创办的第四届“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短视频征集大赛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隆重举行颁奖典礼,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参与。声智科技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和独家赞助商,通过“听见北京的声音”文化体验区,让中外来宾更好地发现北京,了解北京,热爱北京。除了文化交流,声智的智能开开放耳机也获得了关注,支持42国语言实时翻译,智能语音转写,让中外来宾感受到中国AI科技之美。

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副局长李智慧、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玲、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孔建华、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焦彧童、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朝阳区委宣传部、通州区委宣传部等单位的领导出席颁奖典礼。活动也邀请到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俄罗斯籍科学家Aleksei Melnik、中国外文局日本籍专家京盛及来自美国、英国、贝宁、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外籍专家与留学生到现场。中外嘉宾济济一堂,共话对北京的爱。

在颁奖典礼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平在致辞中表示,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短视频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五年来,吸引了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选手参加,共征集到近8000余件作品,第四届大赛以“In Beijing”为年度主题,征集到短视频1600余条,漫画插画作品360余幅。

参加本次大赛的作品通过镜头和画面,展示了北京的文脉延长、历久弥新和多元包容、蓬勃活力。正是北京的这份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并因此爱上北京。

短片一等奖的获得者 Fraser Sampson,他的中文名是阿福,来自英国,三岁时移居中国,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他自称为“胡同绅士阿福”,他见证了这些胡同的兴衰和现代化进程,也经历了整个北京的发展历程。北京的胡同是他的家,也是他成长的地方。

来自德国的维克特·格瑞特斯科,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做了6年的特聘研究员。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对北京优越的科研环境深感兴趣。作为在北京工作的外国科学家之一,他从这里丰厚的待遇、完善的科研条件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受益匪浅。他相信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将会取得更多突破性科研进展。

在活动中,外籍专家与留学生现场体验了“听见北京的声音”文化体验区,外籍友人现场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下翻飞的空竹,在“嗡”声一片中,仿佛带着大家穿越到古老的北京。此外,通过SoundAI AirAudio空气定向传音技术倾听京剧唱腔、胡同巷子里的叫卖声、鸽哨声等来自老北京的声音,体验了北京科技和文化融合的魅力。

声智科技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和独家赞助商,通过“听见北京的声音”文化体验区中打造了中外友好交流的体验与互动平台,带领中外来宾感悟北京的声音文化之美与科技创新之美。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借助声智开放式耳机展示声音互动装置背后的奥秘,并向外籍友人展示了耳机内神奇的AI多语翻译功能,获得了参赛者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支持40+种语言的AI多语翻译由Azero GPT壹元大模型驱动,支持语音输入,边说边译,让跨语言交流变得更轻松。

从历史到创新,从文化到科技,正是北京的这份独特的魅力,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的热情与温暖,并因此爱上北京。

据悉,获奖作品将在中国日报等国家级外宣平台、海外媒体平台等渠道全球展播,让世界有更多的视角了解北京,也让更多人爱上北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贝塔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