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收听燕之屋《爱的小屋》广州站,解锁隔代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3年06月29日 10:45

导语:

在职场与家庭之间,如何平衡?是成就事业,或是全职带娃,亦或两者兼顾?这种左右为难的状态,正是当代中青年人的共同写照。常见的解决思路就是隔代教育。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隔代教育引发的矛盾同样也不少,而这种矛盾又将如何破局?本期由燕之屋独家冠名电台节目《爱的小屋》广州站特别邀请到家庭咨询师李佳蔓老师,与大家一同探讨“隔代教育”话题,分享她的亲身经验。

图:家庭咨询师李佳蔓老师做客由燕之屋独家冠名电台节目《爱的小屋》广州站

作为多胎家庭的宝妈,李老师也是“隔代育儿”家庭亲历者,在节目开始,她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经验和习惯,想要共鸣是很难的。我们不能把自己当成生命的雕刻师,把公公婆婆、爸爸妈妈雕刻成我们所预期的样子来育儿,这是不现实的。要知道,长辈带娃是出于情分,不是义务,他们是放弃了闲适的退休生活,来帮我们带娃。把焦点放在这上面,而不是彼此理念和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这样,我们在面对矛盾冲突时,内心就会多一份感恩、尊重与理解。

事实上,家长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这个界限需要认知清晰。所以,遇到有些事情,明知长辈的方式不妥,也不要直接否定,那只会激化矛盾,不如私底下沟通,如此一来,既能照顾到长辈尊严,同时也能消弭争端,维护家的氛围。隔代教育的初心,都是希望能把孩子带好。只要我们明确好基本底线,只要孩子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其他不妨选择性地抓大放小。

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关系一定要走在教育之前

隔代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就是长辈容易溺爱孩子、骄纵孩子,甚至把孩子惯出坏毛病、坏习惯。其实,不同的教育方法,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是我们的家庭关系和家的氛围如何,换句话说,关系一定要走在教育之前。家庭关系不好,再努力的教育也难以让孩子茁壮成长,因为他看到的就是家里充满矛盾冲突,他的内心感到不安,继而就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把家里上下的关系处理好、协调好,温馨的家庭氛围就是最好的风水,亲子教育自然而然就是顺带的事,能达到“不教而善”的良效。

话说回来,如果长辈在某些事上对孩子过渡溺爱,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家长就要积极做沟通,能争取到长辈的理解最好,更重要的是多与孩子沟通,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并适当地告诉孩子,事有事的理,社会也有社会的规则,究竟如何处理更妥当。多沟通、多互动,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是增进关系的良方,而孩子也会更愿意听从我们家长的引导。

孩子本身是很聪明、很善于观察和学习的。这种多元化的家庭组成,以及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能带给孩子启发:任何事情,每个人的标准都会不一样,包括我们应对的解决方法也是。孩子从中能感受到更多的可能性,获得更开阔、灵动的思维方式和人生体验。

亲子教育的核心是爱

先考虑孩子的需求和选择权

不管是隔代教育还是亲子教育,爱都是最核心的部分。长辈对孩子的爱,还是家长对孩子的爱,都要充分地表达出来,让孩子能感受到。不是用我们觉得爱他的方式去爱他,而是以他接受得到的方式来爱他。这些体现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家长要先考虑孩子的需求,尽可能把选择权给到孩子。他的人生他做主,他来主导,而家长、长辈可以更好地引导他、帮助他。不管孩子多小,哪怕两三岁,他也是能懂的。

李老师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在她孩子上高中的时候,她的公公婆婆和爱人都希望孩子去上国际学校,孩子也没有表示反对,然而一切就绪时,在临出行那一刻,孩子脸上并没有那种快乐、期待的神色。这时候李老师就跟孩子沟通,问孩子,你现在是怎么想的,你希望怎样呢?孩子说,妈妈,我能不能也有别的选择?我希望在广州这边读高中。因为英语是我的短板,我希望在这读高中的时候,自己能在业余时间把英语补上去,未来要出国才会更好。

当时李老师就顶住其他人的反对和压力,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留在广州。之后,孩子就每天学习看书,自我管理,努力去成长和进步,成绩也显著提升,名列前茅。所以,这就是需要我们家长和长辈达成共识,要先考虑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更多自主权,并尊重他的选择,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自我管理能力,给他独立成长的空间。

图:家庭咨询师李佳蔓老师做客由燕之屋独家冠名电台节目《爱的小屋》广州站

家长永远是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隔代教育可以打辅助,却替代不了亲生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我们对长辈的付出,要心存感恩的,同时,也要尽可能亲力亲为,多花时间,以爱心和耐心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营造关系稳定、爱意充盈的家庭氛围,这才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家园。愿本期节目的播出,能够帮助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打破隔代教育冲突,解锁隔代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由燕之屋独家冠名电台节目《爱的小屋》广州站每周四12:00-12:30,广州新闻资讯广播FM96.2、广州新闻电台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期待您的收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贝塔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