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新势力”不安分的一季报:理想减速零跑承压小鹏翻身,还剩蔚来战战兢兢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作者:      2024年05月23日 15:34

导语: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分别交付8.04万辆、2.18万辆和3.34万辆新车。

2024北京车展上,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向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抱怨”道:“高端纯电太难卖了,没有补能网络的话很难推”。李斌则回应称:“所以我们做得还是不错的吧”,并表示“可以考虑换电”。

在这次对话发生20余天之后,李想在理想2024年一季度财报沟通会上宣布,今年不会发布纯电SUV产品,将改期至明年上半年。这意味着理想今年的卖车重点仍然是消费者已然熟悉的几款增程式产品,首款纯电车型MEGA失利带来的亏损也在一定程度上宣告着理想进军纯电路线的初步尝试并不尽如人意。

去年销量一路高歌的理想汽车,今年的增长节奏有所放缓,降价、MEGA失利余波等连锁反应让理想汽车稳健的财务状况有所承压,一季度经营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均转负。

业绩发布后的第二日(5月21日),理想汽车港股股价低开低走,当日跌幅19.27%,创近一年来股价新低。

除了理想汽车外,近日零跑汽车、小鹏汽车也先后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业绩报告,二者营收均实现同比增长,但仍未摆脱亏损。而另一家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则尚未发布2024年一季度业绩。

价格战下,零跑汽车继2023年首度实现全年毛利率转正后,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再度跌回负数;小鹏汽车在历经2023年持续的组织和效率调整后,一季度效果有所显现,时隔一年多毛利率首次回归两位数。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融合了科技和制造的新造车行业而言,一边在寻找并实践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渠道变革,一边也在淘汰赛中经历着未知的挑战,关键在于如何直面周期,并形成更强的体系能力。

规模决定能否扭亏

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分别交付8.04万辆、2.18万辆和3.34万辆新车,同比分别增长52.9%、19.7%和217.9%,环比分别下降38.1%、63.7%和39.6%。

按照理想汽车的规划,3月份L系列产品换代和MEGA上市,多款产品助力下其月销量将恢复至巅峰时期的5万辆,但换代后的L系列产品性价比不高,且纯电车型MEGA节奏混乱。此后,理想汽车将年销80万辆的目标下调至56万辆~64万辆。

小鹏汽车的季度交付量则远低于理想、问界等品牌的单月销量。从具体车型来看,一季度交付的新车中,X9占比超过36%,曾经的销量支柱P7i下滑明显。小米SU7上市后,对小鹏P7i带来了直接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今年已多次对旗下车型调价,小鹏G6起售价降至18.99万元、小鹏P7i起售价降低1.5万元,小鹏G9限时减免至高2万元,一年多时间内小鹏G9下降了6.6万元。

然而一系列的降价未能明显提振销量。有小鹏汽车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进店客流量不少,但多数消费者仍在观望对比。

交付量的同环比态势在营收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一季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6亿元、65.5亿元和34.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62.3%和141.7%,环比分别下降38.6%、49.8%和33.9%。

部分造车新势力2024年一季度业绩对比.jpg

净利润方面,理想汽车经营利润亏损高达5.85亿元,结束了连续四个季度的经营盈利,但基于其10.69亿元的利息及投资收益,理想汽车归母净利润为5.91亿元,但仍然同比下滑36.7%。

而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仍未逃脱亏损。其中,小鹏汽车第一季度录得净亏损13.7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23.4亿元的亏损额同比收窄41.5%;零跑汽车净亏损为10.13亿元,去年同期为11.33亿元,上一季度则为9.55亿元。

毛利率方面,理想汽车为20.6%,与去年第四季度的23.5%相比减少了2.9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健康水平。理想汽车方面表示,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一季度定价策略变化导致平均售价降低。

受开年价格战蔓延以及旧款去库存需求的影响,理想汽车一季度在终端市场针对2023款全系车型降价3.3万元~3.8万元不等,此外推出价格更低的AIR版本进一步降低了购车门槛。

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则处在毛利修复期。

其中,小鹏汽车一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2.9%,同环比均提升,这是小鹏汽车时隔一年多来毛利率首次回到两位数。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X9高成交价带动了毛利率增长,未来还将持续丰富高端产品线。

此外,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在平台和软件上的合作已初见成效,第一季度其他业务的毛利率从此前的38%攀升至54%。“2024年一季度平台软件收入为1亿多元。同时,与大众达成的电子电气架构合作,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计入收入。”在电话会议上,小鹏汽车管理层透露了与大众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带来的当期收益。

零跑汽车方面,受对旧款车型促销以及销量下降导致单车制造成本上升的影响,继2023年首度实现全年毛利率转正后,今年第一季度零跑汽车毛利率再度跌回负数,为-1.4%,虽然较2023年一季度的-7.8%有所改善,但不及2023年第四季度的6.7%。比亚迪今年2月发起的价格战对产品集中在10万元~20万元区间的零跑汽车带来了直接冲击,3月零跑汽车推出的2024款全系车型相比老款车型降价幅度在1万元~3.2万元不等。

研发投入上,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分别为30亿元、13.5亿元和5.2亿元。

此外,截至3月31日,理想手握989亿元现金储备,手中“余粮”最多,小鹏和零跑的现金储备分别为414亿元和175.84亿元。

不难发现,烈火烹油般的价格战下,为了卖出更多的车,今年一季度理想、小鹏和零跑三家企业均进行了价格下调。价格战下,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售价购买青睐的车型,但价格战持续加剧会恶化整车厂和供应商的生存环境。长期来看,规模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价格战带来的利润下滑,优胜劣汰效应愈发明显。

有汽车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两旺、形势大好,但盈利率和营收水平面临困难,可能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目前是靠降低利润率卖车,持续一到两个季度还行,不能太久,否则会对行业和车企造成损害。”他呼吁,行业不能只看产销量,也要关注利润率,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和进步。

二季度前景几何?

一季度并不完美的财务数据让车企们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二季度上。

理想汽车给出的二季度收入和销量预期均低于市场估计,其营收预计为299亿元至314亿元,低于市场预估的386.3亿元;交付量预计为10.5万至11万辆,低于市场预估的13.07万辆。

今年4月理想汽车交付量为2.58万辆。若按照交付指引的最低数来算,接下来两个月理想汽车的月均交付量要达到近4万辆。

理想将拉动二季度营收增长的重任寄托在上市不久的L6上,这是理想首款起售价低于25万元的产品,也是理想汽车今年关键的走量产品。官方数据显示,自4月18日上市以来,理想L6已经锁单3.4万辆,6月产能将突破2万辆。

不过低毛利车型L6以及罕见的全系车型官降下,理想汽车的单车价格将继续下行,毛利率能否维持在20%以上,需要打个问号。

二季度,小鹏汽车营业收入预计约为75亿元~83亿元,同比上升48.1%~63.9%;交付量预计约为2.9万辆~3.2万辆,同比上升25.0%~37.9%。若按照这一指引的最高值计算,小鹏汽车上半年预计交付5.38万辆,仅能完成28万辆年销目标的20%,挑战不可谓不大。

小鹏主力车型集中的20万元~30万元价格区间已高度内卷,销量增速有限,其将提振销量和拓宽细分市场的任务寄托在全新品牌MONA上,价格区间定在15万元~20万元,首款产品为紧凑型纯电轿车,将于6月亮相,今年三季度上市并交付。

财报会上,何小鹏不止一次强调了不会像以前一样仅仅着眼于销量增长,而是要在这么“卷”的市场中,追求长期的规模和利润。

此前一天,何小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在这个市场上卖得好的不代表能力强,卖得中等也不代表能力弱。我觉得要看一个中长线,因为汽车不是一个短期能够见分晓的事情,汽车一个月卖1万辆、2万辆,能活到全明星赛吗?都活不到。”

零跑汽车并未公开其二季度交付指引,但其确定了2024年将实现25万辆~30万辆的年销目标,今年前4个月仅完成目标的20%。

“2024年零跑汽车的目标是能够实现5%~10%的毛利率,2024年我们还会有一定的亏损,但希望能维持正向的经营性现金流。随着销量的增长和毛利的提升,希望2025年可以达到全公司的盈利目标。”零跑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想要赚钱,除了要关注在市场中的份额和规模,组织内部也要随着规模的增长而进行调整。

4月理想汽车内部发布全员公告,宣布开启矩阵型组织2.0升级,同时进行多个部门组织架构调整。这是2022年底理想汽车启动矩阵型组织升级后内部最大的一次调整。

李想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强调,这次组织调整最大的变化,是成立质量运营的专门团队,让业务专注于高质量的决策和提升执行效率。“组织的升级调整,一般要在12个月到24个月看到一个真实的结果。这一次组织升级的结果,会在2025年看得更清晰。”

小鹏汽车从2023年初便对高管团队、组织架构、营销渠道等进行改革,并持续降本增效。何小鹏也表示,尽管二季度仍然面临车市的诸多挑战,但随着内部组织变革等成果的落地,预计从10月份开始,小鹏汽车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销量、利润率、现金流、AI智能驾驶等方面取得突破。

价格战未有偃旗息鼓之意的当下,理想汽车亟需找回稳健的运营节奏,小鹏汽车需要依靠MONA品牌和智驾能力重振销量,零跑汽车则期望在“低价高配”的打法下扭亏为盈。一旦经营节奏踩错、销量出现危机、规模无法突破,市场给他们的时间和试错机会便不多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贝塔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