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种种结构性变化都显示出对车企自身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是一个被反复提到的关键词。
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连续下降局面,但受疫情、芯片等供应链短缺等影响,即使在减税政策加持下、2022年底增速仍旧放缓,未出现往年的年底销量翘尾,全年预计销量仍将同比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毫无疑问,车企在未来一年中的增长压力依旧巨大。
同时,我们看到在过去一年中,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诸多结构性变化:
1.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产品品质和认可度全面提升,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成为全球领域电动车细分市场的创新高地;在内部,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也从试探尝试的心理转变为更具信心的消费,这势必伴随着市场竞争形式的变化。
2. 国产乘用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口碑得到了大幅提升。有赖新能源领域的高速发展,国产品牌极大程度缩小了与合资品牌、进口品牌之间的差异。在竞争中完全可以与合资品牌比肩、借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路径,甚至在诸多领域已经超越合资品牌。
3. 高端品牌、高价格区间呈现出更好的市场韧性。11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8万辆,同比增长18.2%;1到11月累计销量完成351万辆,同比增长12.7%,均远高于同期乘用车市场整体情况。同样的情况在中高产品价位段上同样如此,尤其50万以上的高价位段,由于市场基数较低,同比增长极其显著(达41%),相比而言,目前主要的销量贡献区间10~15万的销量则有将近6%的同比降幅。
以上的种种结构性变化都显示出对车企自身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是一个被反复提到的关键词。
数字化重塑用户价值
如直播分享中聊到,在可以预见的增长压力中,数字化将带来巨大助力。制造业拥有最大的综合带动效应,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互联及市场需求的定制化趋势给制造业带来新的挑战,中国在制造强国的宏观战略上,引导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升级建设,《中国制造 2025》和《十三五 规划》中提出促进工业发展,强调数字化技术应用。中国力争在2025年建立40家 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展示新技术并形成集群。
在具体围观上,过去主机厂和用户的沟通主要依赖经销商,通过巨量的经销商销售顾问与用户在线下建立触点联系。但随着市场预期消费潜力的降低、这种模式面临着成本(主要是线索获取成本)渐高、转化率难以提升的境地。尤其随着电动车新势力的崛起,不仅在产品开发领域成为全球性的创新高地,也在用户运营、营销模式方面撼动了传统汽车市场的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看到了数字化带来的规模化效率提升。
“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系统和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附加值的环节是快速响应市场、实现降本增效目标的机会所在。
汽车工业其产业链相对其他产业更长、更复杂;同时汽车的制造能力与其供应链、营销、品牌、口碑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汽车工业的微笑曲线更加平缓,但由于销售量、利润、市占率等“硬指标”的压力,设计、研发和营销环节仍呈现出更高的增效价值。数字化设计/研发可以加速汽车的更新迭代,数字化营销可以精准触达用户以完成销售指标,品牌营销更可带来高溢价增值。
贝塔的用户体验数字化升级
在此过程中,用户的价值定位在不断提升和演进。长期以来,车企都高度重视对用户价值的挖掘,但主要集中在潜客转化和售后产值这两方面,因此,就实际情况来看,“以客户为中心”虽然被提了很多年,但操作上仍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思路,把产品或服务“卖给客户”。当然,这套思路是直接指向结果(销量或售后产值)的,有其直观的道理。
但如前文所说,一方面市场潜力空间有缩小的压力,另一方面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升级,势必使得对用户的价值与定位更加复杂。以从互联网转战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来看,其借鉴了互联网领域对用户与流量的理解,将产品和服务作为连接用户、形成社区或社群的手段,内在上,是将用户关系深度这一抽象概念视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进而经营、维护和设法转化。
尤其在汽车智能化、电气化、互联化的加持之下,用户的价值转化空间确实被拓宽了。“车生活”的相关产业链被更直接的纳入,这些,都将影响企业对用户的价值定位。
通过以上的观点陈述,我们了解到:统一的“用户数据”将是企业打通研发、生产、营销、渠道、服务、后市场的核心基建,如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用户数据平台)等工具平台,可以作为基础,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战略与业务侧重、更加灵活和针对性地构筑数字化能力。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
prnews@iresear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