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解读腾讯音乐Q1财报:声量转“声意”,AI成焦点

2024/5/20 13:04:00

北京时间5月13日港股盘后,腾讯音乐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持续强劲增长,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39.2%达36.2亿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20.2%达1.135亿,单季度净增长680万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公司宣布首次派发年度股息,虽然股息率不高,但这一表态体现了其对未来增长的信心。

那么,具体如何来看待腾讯音乐一季度的表现呢?

在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执行董事长彭迦信发言中,我们可以提取到两个关键内容,一个是“专注于高质量成长推动净利润率进一步提升”,另一个是“推出更为个性化的功能体验,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两处关键内容将构成眸娱本次对腾讯音乐Q1财报解读的核心主题。

增利不增收,利润从哪来?

腾讯音乐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Q1营收6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3.4%。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3.9%至18.1亿元。

从财报数据来看,尽管受到市场环境和业务结构调整的影响,总收入同比小幅下降3.4%,但整体业绩仍然超出市场预期,这主要源于在线音乐订阅服务、数字音乐发行与广告业务等方面的显著增长。

其中,音乐订阅业务表现尤为抢眼,收入同比增长38.5%,付费用户数和ARPPU(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

结合具体情况看,年底腾讯音乐音乐订阅服务进行过一轮提价,春节又在提价的基础上进行促销,使得年初的这波大促活动成功拉动了用户净增创新高,付费率逼近20%,也是腾讯音乐在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上迄今为止单季度最大一次净增。

两相结合,量价齐飞,最终形成了腾讯音乐音乐订阅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39.2%的盛况。

相较于其他业务的表现,这一业务成绩更加“纯粹”,能较好的反映出用户对腾讯音乐平台的认可度和粘性。

除音乐订阅业务外,转授权、数字专辑以及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但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腾讯生态系强大流量基础的支撑。尽管独家版权解绑对转授权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腾讯音乐仍然凭借其在数字音乐市场的领先地位和强大的流量基础,在音乐发行和数字专辑售卖方面保持了优势。

此外,我们需要关注到腾讯音乐与腾讯系近期的紧密合作,尤其是微信测试“听音乐”tab的尝试,虽然短期内对MAU增长的拉动效果并不显著,但无疑为公司触达更广泛用户群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使得腾讯音乐有望触达到更多中老年用户,这部分用户虽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发烧友,但他们在特定场景下(如微信+影视+音乐)的音乐需求却不容忽视。这既是腾讯音乐的市场机遇,也是其面临的挑战。如何通过精准的内容推荐和用户体验优化,将这部分潜在用户转化为实际付费用户,将是决定腾讯音乐未来市场地位的关键。

总体来看,重新确立在线音乐为主业的腾讯音乐,正在将自己在市场的声量转为业绩的“声意”据摩根士丹利预测,腾讯音乐今明两年纯利将同比增长17%及29%。

大踏步增长下的经营挑战

利润的持续上涨并非全无隐患。

结合具体财报来看,腾讯音乐目前利润连续上涨,与其贯彻推行的成本控制策略,即“节衣缩食”的改革密切相关。目前,一季度总运营费用同比下降7.6%,这主要来源于销售和营销费用以及一般及行政费用的降低。

“此消彼长”所造成的影响势必将作用在公司的其他业务上,我们可以截取几个关键点作为观察切面,了解腾讯音乐目前所面临的经营挑战。

首先,在付费用户增长方面,腾讯音乐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付费用户数量增长至1.135亿,但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春节期间的促销活动。这种依赖促销活动的增长模式可能不可持续,且可能掩盖了潜在的用户粘性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付费用户数量有所增加,但音乐订阅收入的环比增幅却出现收窄,同时在线音乐业务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PU)也出现下滑。这表明,用户在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压力。尤其是腾讯音乐在今年初对部分用户调整了会员价格,这一举措可能对一些价格敏感型用户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月活用户规模的持续下降。

必须要指出,腾讯音乐在线音乐的月活用户规模已连续多个季度出现同比下降,这既是短视频、直播等娱乐方式冲击的反映,也可能与公司对部分用户的“变相涨价”有关。在娱乐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如何留住用户并提升他们的付费意愿,是腾讯音乐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此外,受此前业务调整的影响,腾讯音乐在社交娱乐业务仍保持着持续下滑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其社交娱乐业务连续数季度表现不佳,该业务的用户平均每用户收入(ARPPU)却仍旧远超其在线音乐业务。这反映出一种矛盾的现状:相较于纯粹的音乐服务,用户更愿意为融合了社交元素的娱乐服务买单。

这种现状表明,此前腾讯音乐的经营模式还影响着如今腾讯音乐的用户群体。

AI,音乐产业的新增长机遇

未来,音乐产业新一轮增长机会是什么?腾讯音乐把着力点放在了AI。

2024年,随着大模型的落地应用,AI在音乐产业中的潜力进一步被挖掘。对于用户而言,AI不仅丰富了音乐消费的多元场景,还提高了音乐发现的便捷度和趣味性。腾讯音乐紧跟这一趋势,上线了音频大模型,通过更精准的推荐算法,为用户推送优质的音乐内容。

在腾讯音乐的平台上,AI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多个层面。例如,在QQ音乐上,自研的AI助手支持文本语音聊天,用户可以通过模糊搜索快速找到心仪的歌曲,甚至给出遥控指令,实现更便捷的操作。同时,TME还测试了AI歌单助手,帮助用户根据主题快速生成精品歌单,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酷狗音乐推出的AIK明星合唱功能,开创了粉丝与偶像AI合唱的新潮流。这种创新的互动方式,不仅增强了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也为音乐产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

在创作层面,启明星AI音色魔法师等工具的出现,更是为音乐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用户只需上传一段录音音频,AI就能学习并生成专属音色,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音乐创作需求。这种AIGC音乐工具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音乐制作的生产力,从效率和质量上给音乐创作生态带来了双重升级。

然而,AI在音乐产业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尽管AI技术为音乐创作和消费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传统音乐人和行业的质疑和阻力。全球知名音乐人对AI技术的抵制,反映出AI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合法性和道德性仍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AI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音乐创作。以腾讯音乐的“琴乐大模型”为例,虽然其展现出了强大的作曲能力,但在目前阶段,它仍然更多地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存在,而非完全独立的音乐创作者。

面对这些挑战,腾讯音乐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优化AI技术,并积极探索与传统音乐人的合作模式,以实现AI与音乐产业的和谐发展。同时,腾讯音乐也需要警惕竞争对手的动态。随着网易云音乐等竞争对手在AI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创新,腾讯音乐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以确保在这场由AI驱动的音乐产业革新中保持领先地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贝塔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贝塔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