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E-Bike风靡欧美,国产品牌迎来出海新机遇

2024/3/27 17:43:00

本文要点

1.国内的E-Bike定位较为模糊,续航、动力比不上小电驴,健身效果不如传统自行车,并且价格动辄大几千甚至上万,因而在国内时长发展受限。

2.受疫情、能源短缺、油价上涨的影响,欧美民众出行方式转变,低碳环保理念和骑行文化的盛行,叠加补贴、减免税费等政策的支持,促使欧美E-Bike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3.欧美E-Bike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产品牌凭借“性价比+供应链”迎来新的出海机遇,但是其行业壁垒较低,入局品牌较多,暂未出现垄断品牌,品牌需要在高端核心性能、骑行体验和个性化需求方面持续发力,才能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

当国民还在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中纠结该如何选择时,欧美人已经转身加入到E-Bike骑行的队伍。

E-Bike凭借相对绿色环保且具有运动感的属性,颇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销量逐年增长,增长势头强劲。据Statista的数据,E-Bike市场预计将以10%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20年的250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485亿美元。

那到底什么是E-Bike呢?E-Bike就是在传统自行车基础上增加了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实现了人力和电力的混合输出,使骑行更省力,但不能像电动车一样脱离人力而纯靠电力驱动。“电机启动并不是生涩或突然的感觉,更像是五岁学骑自行车时,父亲从背后轻轻地推了一把。”美国作家帕特里夏·马克思体验过E-Bike骑行后在《纽约客》撰文写道。

图片来源:互联网

E-Bike市场如此火热,那么E-Bike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和海外亚马逊平台的销售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大火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面对如此一片潜力市场,又有哪些国内品牌找准时机,凭借国内强大的供应链和研发能力,在欧美E-Bike市场闯出一片天地呢?


01 内需不足,国内E-Bike发展受限

据魔镜分析+数据显示,2023年电助力自行车在淘宝天猫、京东、抖音三大平台销售额为4034.7万元,目前仍属于小众市场。

数据来源:魔镜分析+

据魔镜社交聆听,2023年主要社交平台上电助力自行车相关话题声量达到3.3w+篇,互动量达到 518.9万人次。

数据来源:魔镜社交聆听

在国内是怎么样的一群人对于电助力自行车感兴趣呢?根据魔镜社交聆听,我们可以看到,对电助力自行车感兴趣的人当中68.32%为男性,31.68%为女性。相对于女性,男性对于城市、户外、山地骑行更为感兴趣,也更愿意为电助力自行车买单。

2023年主要社交平台关于“E-Bike or 电助力自行车”的发帖者-性别分布

数据来源:魔镜社交聆听

此外,对于电助力自行车关注人群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占比分别为62%和21%。这些城市的居民生活工作节奏快,喜欢用户外骑行的方式来放松身心,欣赏其兼顾娱乐和运动乐趣的特性。另外,这一群体的消费能力较强,对电助力自行车价格容忍度较高,这类产品往往价格在几千至上万元间。

2023年主要社交平台关于“E-Bike or 电助力自行车”的发帖者-城市级别分布

数据来源:魔镜社交聆听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电助力自行车市场规模还较小,主要受众为少部分具有消费能力的骑行爱好者,对于日常出行或通勤,国内消费更倾向于选择纯电动车,内需不足,限制了其在国内的发展。


02 欧美E-Bike行业持续增长,国产品牌占据主要市场

反观海外市场,E-Bike似乎更具用武之地。

据魔镜oversea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成人电动自行车类目在美国亚马逊平台销售额达到28.0亿元,同比增速达57.3%。

数据来源:魔镜oversea

相比于国内,美国民众对于E-Bike的接受程度明显更高,且目前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据相关数据显示,E-bike在美国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在自行车文化成熟的欧洲,E-Bike更是有望超过所有汽车的销量。E-Bike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针对炙手可热的海外市场,有哪些品牌处于领先地位?

据魔镜oversea数据显示,美国亚马逊成人电动自行车TOP10品牌榜,中国品牌占据7个席位,美国本土品牌只有Heybike、Jasion和LECTRIC三个。

2023年美国亚马逊平台成人电动自行车TOP10品牌榜

数据来源:魔镜oversea

在疫情导致的消费降级形式下,国产品牌能够凭借成熟的供应链+成本优势,让国产E-Bike在价格上具有了更大碾压优势。

此外也可以发现,目前美国E-Bike市场虽然入局玩家较多但行业集中度还较低,暂未出现超级巨头,各个品牌还存在较大的机会,此前国内像小米、大疆等品牌也纷纷开始跨界入局。


03 出行习惯转变、低碳环保理念叠加欧美政府政策支持促进E-Bike火爆

疫情加速了对E-Bike的需求。公共交通感染的高风险促使人们转向个人出行,面对日常通勤出行,欧洲消费者开始趋向于选购E-Bike。同时,疫情的持续,户外运动热度不降反增,进一步带动E-Bike的火爆。

近年来,欧美国家身陷能源危机,天然气、原油的价格均明显上涨,地铁公交价格也不断上涨,导致欧美消费者出行成本剧增,一年的地铁费用与一辆可以骑乘好几年的E-Bike价格十分接近,E-Bike成为欧洲部分消费者最便宜的通勤方式。同时其人力+电力驱动方式减少了碳排放,并能与可再生能源配合充电,也促进环保。

除此之外,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理念的兴起也带动了E-Bike的发展。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市民购买E-Bike,如美国最高可获1500美元补贴,法国最高500欧元,意大利为购买自行车和踏板车的市民最高补贴500欧元,德国则对电动自行货车和电动自行车分别补贴1000欧元和500欧元。在英国不以直接补贴的方式,而是通过减免销售额30%或1500英镑的税收来促进消费者购买E-Bike。


04 总结

国内短距离出行场景中,人们对于共享单车、小电驴等选择较为普遍,需要人力蹬行的E-Bike似乎稍显鸡肋。另外,国内城市交通拥挤、道路规划对于骑行运动不友好,并且大众对E-Bike健康环保理念认可度有限,限制了E-Bike市场在国内的发展。

总而言之,国内的E-Bike定位太模糊,续航、动力比不上小电驴,想锻炼又不如骑传统的自行车,并且动辄价格大几千甚至上万,因此很少用户愿意为其买单。

然而,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地区,低碳环保和骑行文化已经深入人心。随着能源短缺和油价不断上涨,E-Bike作为一种环保、健身和便捷出行的选择,正迎合欧美消费者的需求。因此,E-Bike在欧美国家的海外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E-Bike品类正经历高速增长阶段,是一片蓝海市场。传统自行车和电动车品牌,在希望找到新增长点的同时,出海市场为另一个重要机遇。然而,E-Bike的生产壁垒相对较低,导致品牌竞争激烈。虽然尚未出现垄断品牌,国内品牌依靠“性价比+供应链优势”已取得一定市场份额。未来,为获取更大增长空间,品牌需要在产品高端核心性能、骑行体验和个性化需求方面持续发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贝塔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贝塔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