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离火星又近一步!“星舰”第三次试飞突破,商业航天机遇期来临

2024/3/15 10:30:00

在经历了两次“星舰”火箭试飞爆炸后,马斯克旗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于当地时间3月14日成功进行第三次“星舰”发射尝试,这是“星舰”火箭首次搭载同名飞船发射。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文,对此次“星舰”升空表示祝贺。

在这次历史性的试飞中,星舰一举完成了三大突破:飞船进入既定近地轨道、荷载舱门开关测试(未来部署星链卫星)、内部燃料转移测试(未来太空加油)。这标志着人类航空航天领域迎来了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离更深入的太空探索又前进了一步。

海外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星舰”是一种巨大的两级运载火箭,由超重助推器和位于顶部的航天器两部分组成,是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

在本次火箭发射之前,“星舰”已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尝试。尽管前两次发射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每次的失败都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最终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星舰”发射搭载了最新的超重助推器。据SpaceX官网介绍,这款新一代超重助推器不仅是全球体积最大、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还具备将100多吨物品一次性送入近地轨道的能力。这一技术突破无疑为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SpaceX的“星舰”试飞是美国航天商业化成熟发展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美国从政策和经济两个层面对航天商业化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政策层面,美国早在1984年就颁布了《商业航天发射法》,2003年又制定了《航天投资法》。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共出台了11部相关法律。在经济层面,以SpaceX为例,该公司多年来从美国政府获得的各类资金支持累计高达80亿美元。

得益于政府的扶持,近年来,美国已涌现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航天公司,如SpaceX、蓝色起源、轨道ATK和火箭实验室等。这些公司的商业化进程和市场竞争有效地降低了火箭发射成本,推动了航天行业的快速发展。

商业航天被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

美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航天活动的商业化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航天领域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商业航天对于国家太空安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随着商业航天公司的崛起,各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航天成为国家太空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在今年我国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框架内,首次将商业航天明确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对其发展的重视。

今年的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特别强调了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将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列为新的增长引擎。这一决策不仅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预示着商业航天将在国家产业战略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商业航天迎机遇期

对于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今年是关键一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近日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表示,2024年是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关键之年,预计中国航天全年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迎来首次发射任务,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

此外,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统筹推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向着建设航天强国的奋斗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在政策大力推动下,机构认为航天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2024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达2.34万亿元。业内判断,商业航天发展将迎来重大的窗口期和机遇期。

从产业链上看,商业航天可分为火箭制造、卫星发射与测控(上游)、地面设备及卫星运维(中游)以及应用服务(下游)。其中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服务业是航天产业率先商业化的环节,涉及上市公司包括超图软件、四维图新、中科星图、北斗星通、合众思壮、华力创通、中国卫星、海格通信等。

而作为我国航天产业的核心中坚力量的商业火箭和卫星制造领域也已逐步成型。在火箭制造领域,已基本形成以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这三家为代表的火箭企业。同时,长光卫星的科创板IPO已获得受理,成为了国内商业航天领域首家冲刺上市的卫星公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贝塔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贝塔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