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讲,数据、算力、算法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三要素,缺一不可。现在大模型的奇点来临之后,我们要加入一个‘场景’,因为大模型归根到底要落地应用,要基于广大企业的具体场景需求,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工作。”
“你的出行需求增加了,但你并不需要自己造一台车;你的面前有一条河,你不需要自己造船过河,借船过河就行了。按照这个逻辑继续延伸,你的企业要拥抱大模型提升办公运营效率,也不需要自己费力造一个大模型,购买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站在行业肩膀上搞事情不是更香吗?”
今天,我参加了腾讯云举办的一场行业大模型相关的技术峰会,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朋友,听到了一些新的声音。
在这场活动上,腾讯云首次公布了行业大模型研发进展,依托腾讯云TI平台打造行业大模型精选商店,为客户提供MaaS(Model-as-a-Service)一站式服务,助力客户构建专属大模型及智能应用。
与此同时,腾讯云携手近20家生态伙伴共同发起了“腾讯云行业大模型生态计划”。截止目前,基于腾讯HCC高性能计算集群和大模型能力,已经为传媒、文旅、政务、金融等10余个行业提供了超过50个大模型行业解决方案。
这些信息都在预示着,行业大模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个产业正在积极部署行业大模型。
我想迫不及待地把这些新观点和新思路分享给大家,聊聊行业大模型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
模型应用,产业先行
“开篇不谈大模型,遍谈科技要闻也枉然。”这段时间,我参加了不少活动和饭局,几乎遇到的每个人都在谈大模型,展望大模型的应用前景。
随着讨论持续深入下去,大家逐渐意识到包括文心一言、ChatGpt、通义千问等在内的模型虽然经过了大量的训练数据,具有较高的普适性,能够解决很多常见的人工智能问题。但是,由于通用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和目标应用范围较广,因此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应用效果可能不够理想。
比如银行、医疗机构,考虑到安全性和适配性,就不大可能用通用大模型,它们更需要TOB领域的行业大模型,来满足特点的需求。例如,医疗领域的行业模型可以分析医学图像和临床数据,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金融领域的模型可以分析市场数据和信用风险,帮助银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中国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凝练出来了无数细分领域的产业场景,这些场景理论上来说都可以被行业大模型重塑再造。而且大模型要想真正引爆市场机遇,要靠无数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才能将理念变为现实。
如果还有人搞不懂我们为什么需要行业大模型,我举个通俗的例子。《倚天屠龙记》都看过吧,这部小说中九阳神功是一门盖世神功,也是一个基础大模型。这门功夫浩如烟海,对于大部分武林门派来说不知道从哪下手学习。
金庸老爷子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操作方案:企业(门派)以九阳神功大模型为核心,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了特定参数,“蒸馏”出来少林九阳功、峨眉九阳功、武当九阳功,这三门功法就是三门行业大模型,分别对应少林、武当、峨眉三大门派。
同样的,这三个行业大模型分别适配这三大门派的使用场景需求,比如少林九阳功主要走的是刚猛雄浑的路子,大开大合,以外家功夫见长。武当九阳功阴阳并济,往往能够四两拨千斤,克敌制胜。简而言之,九阳神功作为一个大模型平台,企业(门派)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配自身发展的创新,开发属于自己的大模型。
按需提供解决方案 应用大模型实现“拎包入住”式体验
面对行业大模型带来的新机遇,我们的广大企业要积极拥抱。
众所周知,大模型不是一项单独的技术,而是诸多技术服务综合而来的全新AI物种。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要想部署大模型,撇开服务器、芯片以及带宽算力这种基础设施不谈,仅仅搭建一个堪用的空架子就需要算法工程师、AI标注工程师、产品经理、程序代码、数字资产管理方面的人才,林林总总下来,可能需要开辟十多个工种的岗位。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如果自己费力搞大模型,可能反而会给公司运营带来巨大负担,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船过河”,利用已有的科技企业平台力量。
显然,腾讯云也洞察到了这一点。正如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所言,生态共建是AI发展的有效路径,腾讯将坚持生态开放,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模型服务,同时支持客户多模型训练任务,加速大模型在产业场景的创新探索。
现在,腾讯云推出MaaS服务,打造行业大模型精选商店,让广大企业落地自己的专属大模型就像点菜一样简单,这预示着行业大模型加速普及到各行各业的时代到来。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腾讯一家的认知,而是全行业的共识,这种共识正在演变为颠覆行业的一股变革力量。
所以,在2023年6月19日下午的活动上,我们也看到了,包括上海电气、HBC等伙伴认可腾讯云的相关理念和产品,共同发起了“腾讯云行业大模型生态计划”,各方携手一起让产业大模型深耕落地。
这种MaaS服务变革解放了广大企业的时间、精力、资金,让他们可以以低成本的方式迅速落地所需要的大模型服务,进而让可以心无旁骛的把精力用于企业的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全身心的投入企业运营本身,自然实现了降本增效,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我们还是来看几个案例吧。在政务领域,福建大数据集团携手腾讯云打造了互动式大模型应用"小闽助手",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咨询服务,譬如办事指南、政策咨询、数据查询等,提升老百姓的办事效率,减轻政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金融银行领域,某头部银行利用腾讯云TI-OCR实现了95%以上准确率的文件智能识别和关键词提取。因为用了行业大模型,得以实现小样本或零样本学习,即可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拣、提取并转换为结构化数据。
在文旅领域,腾讯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真·现场演示。借助腾讯云TI平台,一家文旅企业可以更迅速、更准确的反馈用户需求。当用户输入相关旅行攻略要求时,模型不仅仅给出步骤非常详细的方案,还提供了预定链接,帮助用户一键直达所需。
腾讯云帮助企业便捷地拥抱行业大模型,实现拎包入住式体验,进而降本增效。对于企业来说,把你们最擅长的事情做好就行,最辛苦、最难的活交给腾讯云就行。
“助手”腾讯云,凭何做好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
我们有必要说明,虽然腾讯云这段时间才对外宣布了针对大模型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配套的服务支撑,但腾讯云搞大模型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和服务,却离不开历史的积累。
如果没有过去多年对云计算、数据、AI人才投入和积累,如果没有过去针对几十个行业推出的解决方案,今天的腾讯云就不可能在行业大模型引爆几个月后就推出自己的一系列产品。简单来说,腾讯服务10亿消费者,服务几百万tob企业,腾讯知道C和B两端的需求,腾讯懂场景,才有把用户需求落地的能力和方案。
如果不把这个逻辑搞清楚,就会认为“腾讯云也来蹭行业大模型的热点”。
我全程参与了腾讯云2023年6月19的活动,通过活动释放的信息来看,腾讯云主要有三种服务方式:一是内置的行业模型,如金融、政务、文旅等领域;二是定制化的服务,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数据标注、应用和处理;三是支持多种模型的训练和应用。
腾讯云作为AI计算能力的“柴火”和“助手”,必须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专属的大模型服务,解决客户的切实痛点,否则所有的理念只是一纸空文。
以文旅行业为例,客服咨询是一个高频场景,虽然已经有一些语音机器人辅助人类进行引导、预定等工作,但实际上因为业务订单场景复杂多变,且消费者来自各方,还有口音等制约因素,使用起来准确率不高。
腾讯云怎么解决这个痛点呢?通过腾讯云TI平台进行精调,构建了专属的文旅客服大模型,来解决客户痛点。具体包括(1)意图识别:提升客服对话过程中机器人客服对用户表述意图的理解能力;(2)长文本识别:提升机器人客服上下文记忆能力;(3)答案生成:提升客服于用户交互式问答体验以及客服冷启动问答对生成。
这些能力来自腾讯云多年的积累,可以在判断用户意图后进行下一步操作。上文提到的文旅客户的案例,在实践中就会自动调用API数据 信息,自动生成拟人化的回复话术,甚至自动给出预定链接。
另外,关于大模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内容合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问题已经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那么,腾讯云有没有对应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有!依托腾讯多年的安全经验和天御风控能力,腾讯云构建了三重安全防护,保障模型可用、可靠、可信。在问题侧、模型侧、答案侧三个层面进行违规信息的过滤和规避,提供AIGC全链路内容合规解决方案,让最终的答案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
有必要说明,腾讯云搞行业大模型,不是为了切行业的蛋糕,而是把大模型部署的主导权让位于客户和伙伴。腾讯云TI平台行业大模型精调解决方案,支持客户加入自己独有的场景数据,进行精调训练,客户可根据自身业务场景需求,定制不同参数、不同规格的专属模型。
这一点,是腾讯云行业大模型和通用大模型的本质区别。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
prnews@iresear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