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阿里接连宣布了几件大事:
第一,阿里公布了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第四季度营收为2082亿元,同比增长2%;全年总收入为人民币8686.87亿元同比增长2%,全年净利润为人民币655.73亿元,同比增长39%。
第二,阿里公布了多个业务集团的上市时间表。
其中,盒马的进度最快,预计将在未来6到12个月内完成;然后是阿里云,目标是未来12个月内完成上市;最后是菜鸟,预计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完成上市。
第三,阿里宣布六大业务集团正式成立董事会,业务集团董事由阿里巴巴资深业务负责人担任,具体名单如下:
第四,阿里宣布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启动外部融资,助力业务进一步发展和增长。
这四件大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业务集团独立上市时间了。为什么最先启动上市进程的,是盒马、菜鸟和阿里云?
盒马先行,菜鸟跟进
上市时间表中进度最快的盒马,甚至不属于六大业务集团的任何一个,而是单独的业务公司。即使如此,盒马依然拥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较为明确的盈利前景。
2015年成立的盒马,“出身”于险象环生的生鲜电商赛道。在这个赛道,已经有无数的创业公司倒在了生鲜电商的寒冬中,资本市场也对生鲜电商相当失望,“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股价已蒸发99%,紧接上市的叮咚买菜股价也蒸发了超90%,这使得投资者对生鲜赛道极其谨慎。
既然如此,为什么阿里对盒马上市充满信心呢?因为盒马的模式与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不同,主打“仓店一体”。盒马CEO侯毅曾这么评价前置仓:“前置仓模式是不成立,是做给VC看的模式”。既然资本市场已经排除了一个“错误答案”,那么盒马很可能便是那个“正确答案”。
事实上,盒马的业绩确实相当亮眼。2022年,盒马鲜生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5%。2023年1月,盒马宣布实现盈利。目前,盒马已经在全国的27个城市拥有超过300家门店。高速发展的盒马,已然成为阿里新零售的标杆。
2022盒马新零供大会上,侯毅曾对盒马鲜生的未来发展许下了一个“十年之约”:从2023年起,盒马将以“一万亿销售,服务十亿消费者”为目标,十年为期,坚持价值投入,将盒马鲜生打造成为中国最盈利的零售企业。
盒马如果成功上市,意味着朝这个目标更进一步。
至于菜鸟的上市逻辑,也与盒马类似,基于高速增长带来的广阔前景。
国内方面,2022年菜鸟全年营收达638亿元,相比2022年实现了翻倍增长。2022年双11期间,菜鸟送货上门总单量超过2亿。
国外方面,2022年菜鸟完成国际出口货邮吞吐量17.5万吨,出口申报货值超480.11亿元,日均跨境包裹量突破400万件。
5月18日晚,菜鸟集团CEO万霖发出全员信,希望全体菜鸟员工加快能力建设,开启新的创业征程,争取未来十年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数智物流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菜鸟之外,顺丰、极兔等物流极兔巨头也公布了上市计划。或许赛道更广阔的物流行业,本身就具有更高的想象空间,容得下更多上市公司。
阿里云完全独立,回归科技公司本质
之所以把阿里云单拎出来讲,是因为它的上市逻辑与另外两者不同。
阿里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季度,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阿里云业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85.82亿元,同比下降2%,创下自2020年以来季度最慢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
另外,IDC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虽然阿里云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公有云laas+Paas市场中仍排在第一名,但其市占比已经从36.7%下滑至31.9%。
如此看来,阿里云正在面临营收增速和市场占比双下滑的困境,所以阿里云的上市并非建立在高增长之上。
的确,阿里云的定位向来都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商业公司,业绩增长并不是它的最终目的。
4月26日,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这便是张勇所说的“算力普惠”。此外张勇还提出了“被集成”战略,形成“1+3+1”结构。被集成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部分业务的自主权,把蛋糕分给了合作伙伴。
张勇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服务到更多用户,回归科技公司的本质。既然是科技公司,就不能用商业公司的标准评判,因此阿里云便有了上市的底气。
正因如此,阿里云上市的表述与盒马、菜鸟不同。5月18日张勇在全员信中表示:“鉴于云智能集团的商业模式、客户特征和发展阶段与阿里巴巴集团大多数消费互联网业务有巨大差异性,我们计划在未来12个月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同时,阿里云智能集团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
其中,“完全独立”和“外部战略投资”是重点。完全独立,意味着不以集团的利益为优先,只服务于客户。引入外部投资,则意味着完全面向市场,共享阿里云的资源。
的确,只有独立自主,不被一时的业绩磕绊,阿里云才能更专注于技术,往更高的领域跃进。这样的阿里云,自然值得资本市场青睐。
阿里正在复制更多阿里
回顾阿里的变革历史,从“履带战略”到“中台战略”再到“1+6+N”,其核心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任何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都会在一次次变革中被拦腰斩断。
此次1+6+N的变革,态度更是无比坚决。层级过多,效率低下?那就放权给集团负责人,缩短决策链路。职责不清,目标模糊?那就一分为六,划清了各个部门的界限。不思进取,缺乏危机感?那就自负盈亏,让公司从上到下产生危机意识。
挥刀斩断“大企业病”,向全面实行控股公司治理转变,这是阿里“不破不立”的重要一环。对于每个业务集团来说,上市都是一场大考,只有通过这次考试,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质变。
就像张勇说的那样:“多样性的业务,与其放在一个锅里、一个上市载体里端出去,还不如到了市场接受的条件,就果断地让他们单独面对资本市场,成熟一个,上市一个。”没有了集团的庇护,才能通过千锤百炼塑得金身。
所以,与其说是拆分,不如说阿里巴巴正在复制更多的阿里巴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作者 | 风清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
prnews@iresear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