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马云回国,阿里分拆,未来将走向何方

2023/4/6 16:25:00



鲸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三轮

上周,马云回国与阿里组织变革的时间完美契合,也给外界带来了无尽联想。事实上,大厂在“变”中求“新”,已是基本操作,就在今日(4月4日),拼多多做了大的组织变动。

3月28日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

“1”指一个阿里巴巴集团,“6”指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六大业务集团,“N”则指旗下多家业务公司,如阿里健康、高鑫零售、盒马等,以及阿里未来可能新创设或投资的公司。

以上调整,让阿里推动各项业务变得更加敏捷、决策链路更短,以便于公司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并且,张勇强调,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未来都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俗话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近年来,频繁变动高层人员,组织架构的大厂不仅有阿里,还有京东、字节、拼多多、美团等企业,思变求存,时不我待。

阿里业务自我“搭台”的底层逻辑

此次组织变革被称之为阿里成立2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消息放出后,3月28日,阿里巴巴美股开盘涨超11%。

具体而言,阿里旗下的六大业务集团和其他投资,由各自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独立管理。阿里巴巴集团计划设立的六大业务集团分别是:

1.云智能集团(包括云、AI、钉钉等业务),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兼任首席执行官;

2.淘宝天猫商业集团(包括淘宝、天猫、淘特、淘菜菜、1688.com 等业务),由戴珊担任首席执行官;


3.本地生活集团(包括高德、饿了么等业务),由俞永福担任首席执行官;

4.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包括 Lazada、速卖通、Trendyol、Daraz、Alibaba.com 等业务),由蒋凡担任首席执行官;


5.菜鸟集团,由万霖担任首席执行官;

6.大文娱集团(包括优酷、阿里影业等业务),由樊路远担任首席执行官。

除了淘宝天猫商业集团未来仍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拥有外,每个业务集团都将有独立融资并寻求单独上市的可能性。

这意味着云智能、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和大文娱业务需要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以往阿里巴巴集团对旗下业务人、财、事的统管模式,已全面转向控股模式。阿里以股东身份参与旗下各业务集团、业务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

这或许是国内超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架构治理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正如张勇所说,“孩子大了,还是要走出去,去独立面对市场。阿里巴巴集团更像一个大底座,来给他们做好支撑。”

而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直面市场竞争的运作方式,对阿里旗下的每个业务来说,是新的挑战。各业务的自主决策权更强,每年的业务规划、市场响应、预算、薪酬福利都将由各业务自行决定。

以往的员工更像是螺丝钉,经过此番调整后的员工或许会激发出更多创造性。各业务的股权等激励手段也会更加灵活,便于招揽人才。

在内网问答中,张勇也回答了这一点:“融资上市本质上就是市场检验,大到机构小到个人散户,愿意来认购你的股票,说明你的业务就做好了,你受欢迎。这比打3.5分,打3.75分,打3.25分,要有力得多。事业是不是成功,不是靠绩效来考评,是靠市场来检验。”

另外,对于阿里而言,自2015年以来建立的“大中台”能力将有序进入前台,以更敏捷的方式服务更多元化的发展需要。阿里巴巴集团作为控股母公司,其重心或将向创新发展、科技前瞻倾斜,寻找孵化下一个天猫、阿里云。

总而言之,张勇接管整个阿里集团后,曾设置多种机制,试图解决阿里业务、业态过多带来的问题。经过此番变动,在当下发展阶段的阿里,需要拥有更独立的经营策略,能够根据变幻的市场需求快速做出适合自身的判断和选择。

张勇希望每一位阿里人回归创业者状态再出发,称“不拥抱变化就会变得僵化,不改变自身就会被时代打败”。

今夕不同往日之“变”
回顾阿里巴巴发展历程,其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总会在每个节点带来技术和业务创新。

2005年,支付宝从淘宝中剥离,成为一家单独的公司专门做支付平台,之后就长出了蚂蚁集团。

2010年,淘宝被拆分成“C2C+B2C+搜索”三个模式的部门,全面探索电商模式。到了2011年6月,淘宝网进一步“一拆三”,由此长出了一淘网、淘宝网和淘宝商城。当时阿里内部对于B2C还是C2C谁能跑出来,没有达成共识,因此三家分拆,分头试水跑结果。次年间,淘宝商城升级为天猫。

2012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将原有6大子公司的体系调整为7大事业群,被称为阿里史上的“七剑下天山”,各部门总裁直接向马云汇报,阿里希望借此加强各事业部之间的合作。

仅半年后,7大事业群继续拆分为25个事业部,进行内部赛马,分权而治。这在当时马云眼中被称之为“阿里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彼时,京东、唯品会等行业对手崛起,移动端流量兴起,为了面对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阿里需要给出应对策略。

2015年,阿里提出“大中台,小前台”战略,以构建一个共享化、标准化、可复用的平台,来支撑上层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提升企业的效率和创新能力。此后该战略升级成多元化治理模式,成为互联网科技行业公司治理标杆。

到了2020年,张勇开始推动过经营责任制改革,又以四大板块分立实现阿里巴巴多元化治理,成立多家独立经营的环路公司。

紧接着,2021年,阿里宣布成立4个业务板块,分别由4个大总裁代表集团分管。随后,盒马、飞猪、饿了么等业务分别成为独立的环路公司,有自己单独的薪酬、福利、预算和员工期权激励机制。而淘特、淘菜菜等新业务也成长迅速。

阿里自诞生之日,到近几年的屡次调整,不仅在员工管理做了很多变更,也让管理者的思考方式随之改变。而一直保持变化的原因,在于近两年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商赛道。

抖音、快手电商业务年年攀升,京东、拼多多还在不断招商引资、优化服务。就连腾讯都屡次试水电商,希望分一杯羹。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所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挑战也随之增长了。


感到紧迫的阿里,正在全力托举各大业务。目前,阿里云、菜鸟、lazada等多个业务已是市场头部企业,盒马、平头哥等业务融资上市传闻不断。不过,外界对于六大业务的质疑声从未间断。在全员信中张勇表示,“解决生产力的发展和创造不同,首先必须从生产关系的变革入手”。

而此次调整的结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与“隔壁”大厂之变的差异
在阿里频频调整的同时,其他大厂也没闲着。

在营收层面,2022年京东突破万亿营收,为10462亿元;阿里2022年自然年营收为8,645.39亿元;拼多多年营收1306亿元。而在GMV数据层面,2022年阿里为8.3万亿,京东为3.5万亿。拼多多增速最猛,从2021年的2.4万亿增长到2022年的4.8万亿。

在总营收上,京东(含自营)超过阿里。拼多多虽然营收不如京东、阿里,但在营收和GMV增速方面,拼多多作为电商后来者,可谓“一骑绝尘”。

除了数据,京东和拼多多在战略层面也在不断调整。在2022年,京东在零售集团进行了一次大调整,涉及的高管也是相对更负责具体业务的总裁、副总裁们。

其中,京东内部规模最大的3C家电事业群,此次被拆分成家电家居事业群和电脑通讯事业群。家电3C事业群是京东的看家业务。今年三季报中,京东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约1193亿元,约占据京东零售当期总收入的56%,京东集团当期总收入的49%。

今年年初,京东更是拿出了“百亿补贴”大招,决定用“低价”抢回用户。

反观拼多多,第四季度,其已调整战略,重回“高投入”“快速扩张”路线,把目光放在海外市场。此前,拼多多在国内的战略仍以农业为基础,而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Temu的业务优先级已经高于国内主站,并由拼多多核心高管COO 顾娉娉(花名:阿布)默认牵头带队。把海外市场作为战略项目,意味着拼多多正在寻找增量。
并且,
4月4日,拼多多集团发布公告,经董事会批准,联合创始人赵佳臻将出任执行董事和联席CEO,与陈磊搭档,共同管理公司业务。

另一方面,抖音快手仍在加速跑马圈地。2022年,快手推出“快品牌”战略,扶持小微商家的自有品牌,让“白牌”向“快品牌”靠近。今年,在经济恢复和行业激烈加剧的大背景下,程一笑用“修炼内功”来描述快手应对外部竞争的主要策略,力求通过平台的差异化定位和高效经营能力,在广告、电商、本地生活、快聘、房产等行业探索更多商业模式创新。在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字节跳动则在2021年进行了一场组织架构调整,成立TikTok和抖音、飞书、大力教育、火山引擎、朝夕光年等6大业务板块,这6个业务中,抖音和TikTok是字节营收增长的主力,尤其是抖音电商。因此,在今年,抖音更是加强了对商城和本地生活的布局。

综上所述,各大平台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仍对组织内部大胆取舍。互联网大厂们紧抓核心业务,对创新业务快速试错,准备面对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后的新“战场”。

回到阿里的表现上,其市值从最高的将近9000亿美元缩水70%多。经过此次调整,能否让阿里业务重回“巅峰”,还需市场检验。但有行动,就是好开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贝塔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贝塔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